欧美主要电视新闻频道解析

1991年海湾战争使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脱颖而出,它的异军突起改变了电视发展的历史轨迹,开创了电视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终于看到了电视新闻频道的价值和影响,特别是在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格局中,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的信息需求都前所未有地增长,这就为电视专业新闻频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2年后的今天,世界正在经历第二次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电视新闻频道首次全程直播了这场战争,全球正是在电视频道,特别各家新闻频道的“战争”中感知这场战争的。历史证明了新闻频道的价值和作用。
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电视新闻频道是美国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980年,泰德·特纳买下亚特兰大一家经营不善的小电视台,将其改造成专业新闻频道。当时,对整个美国电视业来说,纯粹的新闻频道是难以想象的。因为,电视新闻是电视业中纯粹投入的领域,而且投资巨大,电视台往往通过其他领域的赢利来补充新闻投资(cross- subsidizing)。那时,CNN几乎没有赢利,而且每月净亏损接近200万美元。不过,历史机遇光顾了CNN,80年代至90年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里根遇刺、柏林墙倒塌等,特别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彻底奠定了CNN在全球新闻领域,特别是电视新闻领域的地位。它开创了电视专业新闻频道,而且是全天、全程直播、全球覆盖的先河,它创立了全新的“实时空”直播新闻理念,也拉开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电视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新的互动关系模式。
自海湾战争CNN异军突起后,世界电视业终于看到了电视新闻频道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表现在市场新、门槛高而竞争者少且赢利潜力巨大,而且表现在新闻对社会政治经济日益突显的影响上,同时,电视新闻频道也是一家电视台综合实力的标志。因此,多家电视新闻频道相继成立,1993年1月1日,总部设在法国里昂的欧洲新闻频道(Euro News)开播,它是第一家泛欧多语种电视新闻频道,目前,共用英、法、德、意、俄、葡、西七种语言同时播出节目。它是由欧洲19家公共广播公司与英国独立电视网(ITN)合资而成的一家独立电视新闻频道。1996年7月15日,美国微软公司与全国广播公司合资成立的“微软全国广播公司频道” (MSNBC)开播。由于是电视公司与网络公司合作,因此,MSNBC从开始就两条腿走路,即一方面是电视新闻频道,另一方面是新闻网站。同年,新闻集团旗下的美国福克斯公司开播了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它充分利用福克斯娱乐集团及其母公司新闻集团的优势,迅速崛起。1997年11月老牌的英国广播公司也不甘下风,开播了对内的英国广播公司新闻24频道(BBC News 24),在此之前的1995年它已经推出了对外的新闻与信息频道—-英国广播公司世界频道(BBC World)。这些频道都是全天24小时直播的专业新闻频道,基本模式都是CNN奠定的,但是它们之间为了竞争必须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目前为止,已经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别了,在国际上,CNN和BBC World已经初步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而在美国国内,FOX News已经在一些方面胜出CNN了。
一、欧美主要电视新闻频道的结构
1,电视新闻频道的时段结构
电视专业频道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时段,对于新闻频道尤其如此,因为电视新闻频道的内容具有更大不确定性、时间和空间具有更大跨度和灵活性,因此,不可能完全象一般专业频道那样完全按照固定时间长度的栏目来设计频道。以2003年4月7日至11日(周一—周五)的日常时段安排为例(见附录一),我们来分析这些电视新闻频道时段设计上的特点。
首先,大时段推进。除BBC新闻24频道23:00-0:00有35分钟和25分钟两档栏目外,所有频道的栏目安排都是服从于大时段推进原则的,即以小时为基本单位分割时段,设计栏目,基本单位为一小时,长的可达六个小时。以小时为基本格局,内部再设计不同的内容时段,如一个小时的时间中可以有滚动新闻、深度报道、人物访谈、财经、体育等。这完全符合新闻发生的规律,即突变、结果不确定性等,因此,就需要保证整个频道结构是随时段线性流动的,以便及时同步于新闻事实,然后在时段的线性流动中再对具体时间进行内容分割。
其次,突出重点时段。从这些新闻频道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它们没有平均分配时段,而是突出重点时段,做法有(1)集中力量主打黄金时段,如19:00-23:00,这是各家频道必争时段。这个时段中往往由该频道的主打栏目当家,由王牌主持人主持,集纳全天新闻,多角度、多层面、多手段、多体裁地精雕细琢;(2)力争有潜力的时段,如 7:00—10:00,早间栏目虽非黄金时段,但有相当的影响,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受众的早间生活方式与中国人不同。此段时间也尽可能安排名主持人,除新闻外,更强调多方位地服务受众;(3)保证非黄金时段,如下午13:00-16:00,特别是0:00—6:00,以低运行成本保证新闻滚动播出。
第三,栏目少而精。由于是以时段为单位设计和编排栏目,因此,各个新闻频道的栏目都坚持精当的原则。这是在前面所说的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进行的。CNN每周播出的栏目在25个左右。福克斯新闻频道每天播出12个栏目,而欧洲新闻频道更少,每天固定栏目6个。周六、周日与非周末的时段设计和栏目会有所不同,以适应受众周末的生活习惯。
2,电视新闻频道栏目的内容类型
它们都是专业的新闻频道,不过由于各个领域、各个地方都会产生新闻,因此,它们的栏目内容也是方方面面的。CNN分四类,一是新闻类,栏目有美国早晨、新闻之夜、CNN展示、周六早晨、周日早晨、学生新闻、政治内幕、布利泽报道、CNN黎明、CNN从。。。直播、CNN今日直播等;二是访谈和辩论(interviews & debates)类,栏目有交锋、拉里金直播、拉里金周末、晚版、新闻中的人物、可靠渠道、资本帮等;三是财经类,有道布斯钱线等栏目;四是生活类新闻,有CNN下一带(最新科学、技术、环境等新闻)、周末家庭电话(健康、医疗、饮食、育儿等)等栏目。内容覆盖美国国内和国际新闻、政治、经济(财经、股市)、体育、气象、法律、技术、科学与空间、健康、环境、旅游、教育等。
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的栏目可圈可点,主要有三类,一是新闻类,不同主持人主持,有新闻、时事、政治、财经、股市、理财、综合新闻等。如在美国各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财经类新闻节目排名第一的“你的世界-卡吾托主持”;二是访谈与辩论类,如著名的“欧瑞利因素”(The O’Reilly Factor),该栏目已经超过CNN王牌节目之一的拉里金直播,成为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频道黄金时段最叫座的栏目。“汉尼提与考姆斯”(Hannity & Colmes)也已经成为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频道黄金时段最叫座的夜间辩论类栏目;三是杂志类,如在美国各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早间节目排名第一的“福克斯与朋友们”(FOX & Friends)、电视福布斯、生活方式(饮食、健身)等。在6年多的时间里,福克斯已经后来居上成为收视率最高的新闻频道,在它日常播出的12个栏目中,有7个跃居全美电视新闻频道同类栏目收视率第一。
微软全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MSNBC)的栏目有三类,一是新闻类,有多个主持人主持的不同新闻报道栏目,涉及政治、犯罪、环境、教育、种族、财经、生活、体育、健康、气象等内容;二是专栏类,如MSNBC周末杂志、布凯南与新闻界等栏目。三是纪录片,如“MSNBC调查”、“MSNBC报道”以及“国家地理探索者”等栏目。
欧洲新闻频道栏目内容分三类,一是新闻类,包括财经、金融、体育、天气预报、海洋/阳光与滑雪预报(夏天主要海滩渡假地温度、太阳紫外线指数,冬天主要滑雪地温度)、欧洲文化活动、欧洲政治、欧洲主要报纸摘要等栏目;二是时事类,包括经济评论与分析、欧洲评论、一周新闻集纳、欧洲人(从健康到环保、从工业到农业等)、欧洲议会政治、欧盟观众问题解答栏目等;三是生活方式类,包括生活杂志(艺术、娱乐和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和趋势)、高科技杂志(从医药、航空到计算机、机器人等各方面的最新动向)等栏目。
BBC设置了较少的栏目,主要有全天的滚动新闻,其中每小时的第15分钟有体育简讯、第45分钟有体育报道,每小时第25分钟有财经简讯、第40分钟有财经新闻,每小时的第27分钟和第57分钟有气象简报和预报。此外,还有政府、议会、时事、财经、世界财经、新闻人物访谈与辩论、电影、演艺圈、欧洲杂谈等栏目。它的世界频道还有针对不同地区的栏目,如今日亚洲等。
综观这些新闻频道的栏目内容设计,可以看出它们点、线、面结合的特点,即,一是以深度访谈、谈话、辩论类栏目为点,提供新闻背景、分析、评论、综述、意见、舆论等,增加新闻的深度和广度,这类栏目最见新闻频道的功力,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二是以滚动新闻栏目为线,突出新闻的主要地位和实时报道的优势以及全天播出的特点。这种栏目突出量大、速度快、内容广等特点,其内容重要性依次为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军事、财经、体育、环境、科技、健康等;三时以杂志类栏目为面,拓展内容范围,从政治、经济到科技、娱乐等无所不包。
3,电视新闻频道栏目的形态类型
电视新闻频道栏目数量不多,但是栏目形态的却相当丰富。具体表现在(1)既有消息栏目又有专题栏目,全天直播中有大量的各类消息,但是同时也有个别新闻的深度报道专题,有消息、现场报道、进行式报道、新闻背景、新闻综述、新闻分析、新闻评论等各种体裁。(2)既有杂志栏目又有专栏,杂志栏目多为新闻、财经杂志,偶尔也会有生活、科技杂志,这些杂志栏目以封面文章为基础,同时突出更大的信息量。专栏多为名主持人的访谈(Interviews ,Talk show)、辩论(Debate)栏目,还有纪录片等。(3)既有日播栏目也有周播栏目,日播栏目保持在6-15个之间,周末栏目则精雕细刻,如CNN与美国《时代》杂志,《人物》杂志合作生产的时代栏目、人物栏目等。(4)既有日常栏目又有特别节目,特别节目有两种,一是在突发事件出现后,各个新闻频道都中断日常节目播出,集中时段和各个栏目围绕这个事件展开全天不断的报道。例如当前正在进行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各家新闻频道几乎完全围绕这场战争重新调整时段和栏目,有的栏目暂时停播,有的栏目延长等;二是定期播出的特别节目,如福克斯新闻频道的“福克斯新闻特别节目”以及“脉动节目”等。每周播出一次。(5)既有直播也有录播,大部分新闻、专题、访谈、辩论等均为直播,以保证节目的迅速,但是杂志、专栏、部分访谈、辩论等均为录播,以保证节目的精致。(6)既有画面报道又有滚动字幕,新闻频道不间断地在屏幕底部滚动字幕播报新闻,提醒收视,提供信息,充分发挥电视视觉优势。
二、欧美主要电视新闻频道的运作
经过多年电视新闻报道经验的积累和多次重大新闻事件的锻炼,欧美电视新闻频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具体表现如下:
1,电视新闻频道的业务运作
首先,建立强编辑、高智囊队伍,编织多记者网络。新闻报道需要庞大的、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记者队伍,这是及时获取新闻信息的基础。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编辑,这是形成自家风格和特点的根本。电视新闻频道的业务运作更加强调这一点。仅有数量还不够,更关键的是要有一流记者、一流编辑和一流的智囊队伍。在这一点上各家新闻频道不遗余力建设,记者和编辑的较量最终表现为各家新闻频道的高下。
其次,突出主持人的地位。这一点在美国的CNN、 FOX News和MSNBC三家新闻频道尤其突出。各家的名牌栏目全都是冠以主持人的名称,如CNN的拉里金直播、阿伦布朗新闻之夜;FOX News的欧瑞利因素、汉尼提与考姆斯等。这是美国商业化的影视业及其明星体制的直接产物。在欧洲的BBC新闻24频道和欧洲新闻频道中,它们不叫主持人(anchor),而称呼为播报人(presenter),BBC有12位新闻播报人,4位财经播报人,还有11位出镜播报记者和13位气象播报人。栏目也不以播报人命名。以强调客观和中立。这是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公共广播体制的产物。
第三,快速反应第一。第一时间报道新闻,这是新闻频道的基本业务原则。一般首先通过主持人或播报人口播新闻或字幕滚动新闻将最新消息及时发布出去,随后利用自己遍布各地的记者尽快赶到现场发回现场报道,然后广延各色专家、评论员进行分析、评述等。这就使得几乎各家新闻频道的节目安排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即每整点和半点都要有滚动新闻,之后是重要新闻的分析、背景、评论等。需要强调的是它们的快速反应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信息、资料储备,庞大的记者网以及灵活而独立决策的内部机制基础上的。当然,快速反应有时必然导致新闻报道的粗糙和误差,这些问题都在随后的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中进行弥补,其实这在新闻频道的运作中是非常正常的业务现象。但是,第一时间肯定是竞争的法宝,从CNN在海湾战争、福克斯新闻频道在“9。11”事件等快速反应所取得的成就就可以看出。
第四,独家报道至上。由于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加上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前所未有,这使得电视新闻频道的独家报道也越来越艰难。但是,各家新闻频道还是将独家报道视为自己实力的标志。不过,现今的独家报道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独家发现的报道,即完全由自己独家发现的新闻事实和过程。这是真正的独家报道。二层是独家表现的报道,即新闻事实和过程的各种素材是各家新闻频道共有的,但是它们在组织和分析素材、报道新闻方面表现出差异和高低。这则是独家报道的另外一个竞争领域。前者主要看策划和记者的实力,后者则主要看编辑、智囊和主持人的实力。当前第一种独家报道越来越稀少,因此,各家纷纷下大力气竞争第二种独家报道。
与上述业务运作相配合,新闻频道内部的业务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主要有一个强大的编辑中心,其中按内容可以分为政治、财经、科技等组或部门,然后有技术部门。内部管理方式多为项目管理方式,即以一个栏目为一个项目组,由栏目制片人(有时由主持人兼任)负责。它们有相当大的独立决策权利。
2,电视新闻频道的经营竞争策略
1991年,海湾战争的时候只有一家CNN,因此,它借机名声大噪。20世纪90年中后期,各地兴起了许多新闻频道,构成了对CNN的强烈冲击。CNN 在美国霸主地位的转折点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纽约世界贸易大厦。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对恐怖主义袭击进行了迅速、煽情(sensational)的报道,切中美国人的爱国激情,它的收视率以34.8%跃居全美有线电视新闻频道第一。这种第一家新闻频道成了排名第二的局面使人们更加认识到竞争的残酷性。其实,自从CNN的母公司泰德•特纳广播公司随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合并后,整个集团经营困难,管理矛盾突出,这也影响到CNN,它的受众也减少了2%,只好屈就第二。
从各家新闻频道的经营竞争态势看,他们主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确定位、形成风格。在受众日益细分的今天,很难期望所有人都会观看同一个频道。因此,每家新闻频道就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形成和确立自己的风格。CNN从以前的“CNN,世界新闻领袖”的定位转变成“CNN,新闻中最值得信赖的品牌”,与此同时,CNN又开办出CNN新闻提要频道(CNN Headline News)、CNN财经频道(CNNfn)和面向国际的CNN国际频道(CNN International)等更加细分的专业新闻频道。至于CNN的风格,可以从最近停播“宗毓华今夜”(Connie Chung Tonight)节目事件中发现结果。CNN公司批评宗毓华主持的节目像超市内贩卖的八卦煽情小型画报,愈来愈不合乎CNN 严肃报导新闻的特色,已影响CNN 在有线电视新闻界标榜的严肃报导新闻地位。连CNN的创办人特纳在加拿大的《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 期刊的一篇文章中,也曾指名批评宗毓华,说宗毓华今夜这个节目“简直糟透了”。CNN一贯标榜自己的严肃报导,而不象福克斯新闻频道那样煽情、耸人听闻、戏剧化式报道新闻。可是,正是依靠这种风格,福克斯新闻频道才超过CNN成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频道中的第一,尽管福克斯自己标榜的定位是“公正、不偏不倚”(fair and balanced)。
BBC新闻24频道则坚持BBC一贯的“客观、公正、全面”的新闻原则,强调自己提供最新的新闻、气象、体育和财经新闻。相比它的两个美国兄弟频道— CNN和福克斯新闻频道,虽然BBC新闻频道在全球起步较晚,但是有着更好的口碑,它沉着、细腻、严肃、专业,并且已经形成了时事节目、纪录片和生活方式节目的特色专长。
其次,想尽一切办法扩大覆盖面,争夺主流受众,吸引重头广告客户。各家新闻频道将争夺受众最为自己的第一目标。一是尽可能拥有数量大的受众群,这是新闻频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排名美国新闻频道收视第一的福克斯新闻频道,2002年在美国已经有近8000万有线和直播卫星用户。而同年,CNN在美国有8670万订户,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2.5亿用户。MSNBC则进入了7600万有线用户。BBC World频道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53亿用户,其中一亿用户是可以24小时收看的。二是争夺主流受众,包括高收入人群、商人、高层管理者、决策者、意见领袖、35-55岁男性、中高社会地位、经常旅行的人等。它们是广告客户的重要目标消费群(参见附录二)。从BBC World的广告客户构成,如安联、美国运通、汇丰银行、JP摩根集团、微软、三菱、松下、普华永道、纽约股票交易所等,就可以看出主流受众群对于新闻频道的关键作用。
第三,创造品牌,包括形象包装、宣传和推广等。新闻频道的品牌形象可以分为有形品牌形象和无形品牌形象。无形部分由实力、风格和竞争力构成,我们在其他地方有论述,这里只讲有形品牌形象。一个新闻频道的有形品牌形象有台标、口号(定位语)、主题色彩、主题音乐、演播室设计、画面编辑方式、字幕方式、背景设计以及名牌主持人形象宣传片、频道宣传片、栏目宣传片等等。总之,频道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整体视觉、听觉形象设计和包装,并且在自己频道和其他各种媒介上大力宣传和推介自己。BBC新闻频道的主题红色、浮动BBC News 24字样的红色背景;CNN的“CNN,新闻中最值得信赖的品牌”的定位口号以及颇具特色的连笔台标CNN;欧洲新闻频道“多种声音、一个形象” (Many Voices One Vision)的定位口号;福克斯新闻频道的主题蓝色和“我们报道,你决定”(We Report, You Decide)的口号等等都已经成为各家新闻频道的突出形象标志。另外,大力推介才可能让更多的人知晓和了解新闻频道,如BBC World在世界各地,如法兰克福、纽约、巴黎、新加坡、香港、迪拜、孟买、德里和班加罗尔等设立了10个销售办公室,推广宣传人员64人,通过它们再向各个二级市场推广。
第四,抓住时机,形成独家的核心竞争力。1991年海湾战争前,其他新闻媒介都被赶出伊拉克,而且开战后伊拉克与科威特境内的国际电信线路全部被切断,只有伊拉克通往约旦首都安曼的一条电话线路可以与外界沟通,CNN有远见地事前以3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6部卫星电话,独家获得了卫星专线电话的使用权,同时,提前公关伊拉克政府,最终被许可留在巴格达,结果CNN连续17小时对整个海湾战争直播以及随后的不间断报道,使它成为全球通过电视获取战争场景的唯一渠道。2001年“9•11”事件则又给福克斯新闻频道提供了极佳的展现自己煽情、戏剧化的特点,正好迎合了 “9•11”以后美国国民的心理和美国政府鼓舞士气的需要。新闻频道的核心竞争力正是依靠占有优势地位、有效配置资源、捕捉关键时机、集中自身长处和实力形成的。
第五,形成战略联盟。这样可以共用资源,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这种战略联盟已经成为媒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CNN与《今日美国》报、《时代》杂志、《人物》杂志等,福克斯新闻频道与《福布斯》杂志等,MSNBC与《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以及微软公司的MSN.com 网站等进行合作,合作的方式有共同制作节目、共享信息、新闻等资料、在各自的媒介中推介和链接对方等。
三、欧美主要电视新闻频道的资源条件
电视是高投入、重装备、新技术的产业,而电视新闻频道更是智力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的资源密集行业。不是任何一家电视台或任何一家电视公司都有实力开办新闻频道的,这完全要依赖它拥有的资源条件。
1,电视新闻频道的人才资源。电视新闻频道需要贮备相当数量和高质量的记者(journalist)、高级专业记者(correspondent)、编辑、主持人(anchor)与播报人(presenter),还有各个领域的专家、评论员等。CNN在全球有近4000新闻专业工作者,包括记者、编辑、通讯员、技术、智囊等。BBC在全球有2000名记者(journalists),250名专业记者(specialist correspondents)。福克斯新闻频道拥有美国一流的专业记者、主持人、编辑、评论员、专家等141人,作为新闻频道的核心和支撑,同时依靠更多的其他各类专业人员。
2,电视新闻频道的信息资源。电视新闻频道本身是信息传播的通道,因此,它必须具有四个基本的信息资源配置能力,即极强的新信息开发能力,有巨大的而完善的各类信息的储备,有开放的信息共享系统,有迅速和丰富的信息吞吐。CNN已经成为一家向265个广播电视台提供新闻和信息以及拥有600个附属广播电台的庞大的新闻信息公司。仅在海外它就拥有42个分部,它的国际新闻报道有50%是由设在伦敦和香港的分部制作的,并且专门针对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受众的需求而制作。当前伊拉克战争期间,它的直播在美国亚特兰大、英国伦敦、中国香港和科威特四地进行。 MSNBC利用NBC新闻和NBC拥有的200多家附属台的资源优势为基础,不仅提供全国播出的新闻,也提供地方播出的新闻。它一面向电视提供节目,一面给自己的网站制作节目,形成了整合电视、交互新闻和动态论坛的新格局。除英国本土外,BBC在世界其他地方拥有58个分局,悠久的历史使它储备了其他电视台无可匹敌的巨大的信息资源,特别是音频和视频资料。这也是它之所以在时事专题、纪录片以及生活方式类节目中有竞争优势的基础。
3,电视新闻频道的技术资源。各家新闻频道纷纷采用最先进的电视新闻采集、编辑、控制与传输技术,如数字技术、卫星技术、有线网络技术等,优化技术流程。这使得新闻报道的速度、数量、质量和效率有了质的飞跃。如,BBC新闻频道使用了全球第一套全数字24小时的新闻演播室和电视新闻播出系统,整个新系统只需要4个人控制,三个技术主任和一个播出编辑,而传统的播出系统则至少需要2倍到3倍的技术人员才可以运转。三个技术主任即视频主任(TDV)、音频主任(TDS)和传输主任(TDC)采用哥伦布自动控制系统、电子新闻制作系统计算机、Radamec遥控摄像系统等各种自动设备完成过去由许多不同导播们完成工作。当前的伊拉克战争中各家新闻频道采用了全套的数字和卫星设备,使画面和声音同步传回并保证播出。这是最新电视新闻报道技术资源的一次展示。
4,电视新闻频道的资金资源。它的资金收入来源主要有四个,即广告与赞助,有线电视与卫星的收视费,电视节目制作收入,节目销售收入。电视新闻频道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全人员、全设备和全时段投入,投资大幅增加,而与此同时,由于集中播放突发事件,往往减少了广告的播出,广告收入下降。这是对电视新闻频道考验的关键时刻。1991年海湾战争中,CNN的总花销大约是2500万美元,当然,它的出名也给它换来的很高的回报,2000年它的全球收入已经达到14亿美元。而CNN为这次伊拉克战争设计的预算是3500万美元,据估计实际支出将超过5000万美元。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的一周中,新闻集团由于减少了广告播出和增加了其他投入,结果收入锐减1亿美元,但是,这种暂时的直接经济损失却换来了长远的间接或直接收益,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回报。但是,缺乏经济实力的媒介往往正是在这种关键时刻的巨大资金压力下一蹶不振的。
四、欧美主要电视新闻频道的生存环境
电视新闻频道是电视业中的旗帜和领头军,不过,综观全球各国,新闻频道却凤毛麟角,另外,真正支撑并发展壮大的则更少,这是因为电视新闻频道生存发展需要一个有利的客观环境,它有着很强的生存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就外部环境而言,至少有三个条件,第一,它有赖于所在社会的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化程度,这样电视新闻频道才可能发挥社会新闻中心、信息中心的作用;第二,它有赖于所在社会的经济全球化程度,这样才使它有充分的资本保障和走向国际的可能;第三,它有赖于所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这才使它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和足够大的消费市场。
就内部环境而言,电视新闻频道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直接受它们各自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的影响。上述的5家电视新闻频道的所有制有两种,一是私人所有公司,即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如美国的CNN,福克斯和MSNBC;一是公共所有机构,即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组织, 如英国的BBC。前者赢利第一,因此商业化程度高、经营灵活、效率高,资金相对充裕,但是,难免有时会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基本的新闻原则,也会使新闻日趋娱乐化、低俗化、耸人听闻化。前者公共服务第一,因此追求新闻尽可能客观、公正、平衡,努力保证新闻原则至上,严肃、精致、追求品质,但是,资金相对缺乏,竞争战略欠灵活,效率相对较低。因此,有时在快速、规模等方面甘败商业新闻频道之下风。
当然,不论何种外部环境和内部所有制,电视新闻频道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依靠自身的综合实力,包括内容方面新闻多样化、信息多类型和观点多元化,其他人员、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占有和利用实力,以及相对独立的决策、运行和管理权利等。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电视新闻频道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在“9•11”事件以及随后美英军事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过程中,地处阿拉伯世界最民主国家之一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大放异彩。预计它在全球已经有3.5亿观众,现在已经和正在进入美国和加拿大的有线电视网中。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又有迹象使更多的阿拉伯世界的新闻频道脱颖而出,其中两家阿拉伯语的新闻频道最为惹眼,即阿联酋的阿布达比电视台(ABU Ddabi TV)及总部设在迪拜的阿尔拉比亚电视台(Al Alrabiya TV),24小时播出,覆盖整个阿拉伯世界。欧美电视新闻频道垄断世界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但是在新闻频道,特别是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冲突中已经出现了更多的不同的竞争者。

注释:
Sinclair, J.(1996). “Culture and Trade: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 In Mass Media and Free Trade: NAFTA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ed. McAnany, E. and Wilkinson, K.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P. 49
Ferguson, M.(1993). “Globaliz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 Myths and Realities”. In Cultural Industries: National Policies and Global Markets, ed. Breen, M. Melbourne: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P. 7
胡正荣(2003):“后WTO时代我国媒介产业重组及其资本化结果–对我国媒介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见《新闻大学》,上海:复旦大学。2003年秋季号
Schement, J. Gonzalez, I. Lum, P. and Valencia, R.(1984). “The International Flow of Television Program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1 (2): 163-182
Straubhaar, J. Campbell, C. Youn, S. Champaigne, L. Shrikhande, S. Elasmar, M.(1992). “Regional TV Markets and TV Program Flows”.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8th Conference, Sao Paulo.
Garnham, Nicholas.(1990). Capitalism and Communication. London: Sage. P. 40, 162-3.
有关公共品、外部性以及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等概念,见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 1999:《宏观经济学》(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Turow,Joseph.(1997). Media System in Society: Understanding Industries, Strategies, and Power.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Longman Publishers. P. 236-7.
文化折扣是加拿大学者Colin Hoskins, Adam Finn, Stuart McFadyen提出的概念,即一个文化产品,如进口的电影、电视剧的价值等于(国内同等价值—进口价值)/ 国内等同价值。通常情况下,电视节目、电影与录象带都面临这种来自价值观、信念、社会制度、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语言等带来的产品价值的降低,即文化折扣。文化折扣随着内容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媒介产品,特别是视听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某些类别产品上的原因。如动作剧。而情景喜剧就不好出口。因此,有时是出口节目类型,而不是出口节目本身。文化折扣影响到受众的接受、产品市场效益的实现等。美国市场对外来影视产品有很高的文化折扣。
Hoskins, C., McFadyen, S., and Finn, A.(1997). Global Television and Fil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38-50
Hoskins, C., Finn, A., and McFadyen, S. (1996). “Television and Film in a Freer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U.S. Dominance and Canadian Responses”. In Mass Media and Free Trade: NAFTA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ed. McAnany, E. and Wilkinson, K.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P. 71-5
Doyle, Gillian. (2002). 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London : Sage
Alexander, Alison. Owers, James and Carveth, Rodney (ed.) (1998). Media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 Mahwah, N.J.: L. Erlbaum Associates.
Doyle, Gillian. (2002). 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London : Sage
同注11。
Hoskins, C., McFadyen, S., and Finn, A.(1997). Global Television and Fil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51
同注11。
Croteau, D., Hoynes, William.(2001). The Business of Media: Corporate Media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Pine Forge Press. P. 113-36
同注11。
Lipsey, R. and Chrystal, A., (1995). Positive Economics, 8th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880.
同注16。
Dimmick, John W.(2003). Media Competition and Coexistence: The Theory of the Niche. L.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 72-4
同注11。
同注14。P 113-130
Porter, Michael E.(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 Free Press
Alexander, Alison. Owers, James and Carveth, Rodney (ed.) (1998). Media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 Mahwah, N.J.: L. Erlbaum Associates.
Todreas, Timothy M. (1999). Value Creation and Branding in Television’s Digital Age. Westport, Connecticut: Quorum Books
同注11。
同注14。P. 1-65
同注23。
Picard, R. G. (2002). The Economics and Financing of Media Companie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P. 178
同注11;同注14。P. 135-7
Damsell, Keith. (2003). “Broadcasters, Publishers Shift Focus”. In The Globe and Mail, Toronto, March 26, 2003, Page B12
同注28。P. 193-204
Raboy, Marc (ed.).(2002). Global Media Policy in the New Millennium. Luton: University of Luton Press.
Stigler, G. (1971).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 In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ience. 2 (1): 3-21
Demers, David P. (1999). Global Media: menace or messiah? Cresskill, N.J.: Hampton Press. P.48
Davies, G. (1999). The Future Funding of the BBC. Report of the Independent Review Panel. London: Department of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P. 203
同注18。P. 406
同注11。
同注7。P. 85; 176-7
同注3。
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 (1999):《宏观经济学》(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第16页。
Soros, George. (1998). The Crisis of Global Capitalism: Open Society Engendered.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该书中使用了“市场原教旨主义”概念,指人们,特别是决策者和普遍的社会意识认为市场万能,对市场的作用失去理性地、无条件地崇拜。源于“宗教原教旨主义”一词。这种思潮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影响,与之相关的还有“政治原教旨主义”,即简单地判断你是邪恶国家,我是善良国家等。
同注11。
Baumol, William J. (2002). The Free-market Innovation Machine: Analyzing the Growth Miracle of Capitalism. Princeton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