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旋风再起
2006年9月11日《财经时报》记者 胡劲华
中国传播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正是国家文化自信心复兴的立体表现:“日本曾在上世纪60年代从文化进口国转变成文化出口国,目前中国国力的强盛正带来类似转变。”
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是“中国威胁论”的一个新版本,又恰恰是化解“中国威胁论”的良方。
依托中国文化,拉近全球华人距离,并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布局,在2006年8月的最后几天,有了阶段性的成果。
8月28日,巴黎的上空首次出现带有儿话音的华语播音,各种有中国特色的方言和地方文化,也首次让法国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体会。中国电视节目长城(欧洲)平台,这一天在法国落地。
“长城卫视”高调开播
“北京艺术家的动态能第一时间掌控了”。每年夏天都要去法国度假的著名策展人程昕东,从巴黎发来带微笑符号的短信。
这一天,长城(欧洲)平台在法国正式开播,包括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广东南方卫视(粤语)、福建厦门卫视(闽南话)、香港凤凰卫视欧洲台和咨讯台等14个中国电视频道,开始为当地提供24小时服务,享受这样全方位信息的不仅是华人华侨。
一位知情人透露,促成这段姻缘的是当今西欧最大的华商企业“法国陈氏兄弟公司”,陈氏企业已有20多年食品主业经营历史,曾在2002年投资数亿元人民币,收购法国达能在豪门啤酒的股份。
13年前,“陈氏兄弟”曾借助法国文化部,促成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在巴黎的落地,首开中国电视全频道进入西方主流媒体的先河。此后“陈氏兄弟”慢慢深入传媒界,并承诺帮助更多中国电视节目通过卫星在法国落地。
13年后,这一承诺终于成为现实,富有中国历史文化意味的“长城”,则成为其标志。
很快,包括韩国《朝鲜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亚洲媒体,相继以“‘汉风’刮向欧洲”为题,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在国内,新华网、人民网也推出专题进行介绍。
程昕东乐观地表示,他的法国妻子,特别是两个混血女儿,能够由此随时接受汉文化的教育,摆脱传统“香蕉人”的异域窘境。
而此次落地开播,中国政府也异常重视,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参加了开播仪式,播出的节目则突出“中国特色”,为此,浙江、江苏等省份,还特意推出国际频道,并组建了专门的班子。
全球布局
“中国软实力”一词再次被热议。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郑永年撰文表示,中国和欧盟在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层面上的对话,是为了减少欧盟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
早在今年1月,中国即在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通了广播电视服务。这是中国国家电台的国际广播频道首次在海外开通。
中国传播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正是国家文化自信心复兴的立体表现:“日本曾在上世纪60年代从文化进口国转变成文化出口国,目前中国国力的强盛正带来类似转变。”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王太华,则给予了比较委婉的中性评价:“从多角度展示中国风采,方便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
“陈氏兄弟”则点“睛”说,这一行动是“为了改善华人的形象,调节华人和法国人的误会,促进双方了解”。
据称,不仅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华人较多的国家,将陆续接受长城(平台),包括非洲、中东地区也在积极连接开通中国电视广播服务。
警惕软实力炒作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最有文化号召力的古典名著《红楼梦》,将再次搬上荧屏,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剧中角色“全球海选活动”启动仪式。
这一古典名著将由北京电视台和中影公司联合制作,中影公司老总韩三平明确表示,要使新版《红楼梦》“能够向发达国家的电视台销售,特别是向日本、韩国、欧洲、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
因此选秀面对的也就是“全球华人”,主角则不排除邀请日韩演员,以扩大该剧在整个亚洲范围内的号召力。
仅海选报名第一天,就有众多海外华人填写报名表,其中美国有14人、日本和加拿大各有7人。
与此同时,有数据表明,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已经超过80所,分布在五大洲、36个国家,预计未来几年将达到100所以上。最新的一例是在8月23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正式签署协议,使得美国境内的孔子学院增加至11所。
而孔子学院是为中国政府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国家项目。著名外交官吴建民则概括,凝聚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是化解“中国威胁论”的一剂良方。
作为“中国威胁论”的一个版本,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在西方媒体的描述中,是继军事、经济、科技等不同“版本”之后的一个新的“文化版本”。实际上,中国在任何领域的发展,都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看作是一种“威胁”,只不过这次是文化。
但在另外一面,以文化为载体的沟通,又可以让世界更便利、更真实地了解中国,所以,它是“中国威胁论”的一个版本,也恰恰是化解“中国威胁论”的有力的“武器”。
经常奔波海外的胡正荣则提醒国人,不要被西方媒体对中国“软实力”的炒作蒙蔽:“须知真正有吸引力的不是表象,而是软实力背后的价值观念,经济发达文化未必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