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国家广电智库”微信号,2019-7-15
导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各行各业全面展开,广电应该如何牢记初心使命,更快地适应5G等新技术的发展,将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发展研究中心将邀请业内外专家畅谈各自观点。今天刊发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正荣的第一篇文章。
媒体融合当下应该算是整个媒体宣传行业最热的话题,不光媒体关注,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媒体融合只是新闻单位的事情吗?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扎实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特别是今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在人民日报进行,习总书记作重要讲话,足以看出媒体融合已经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情了,更不是简单的业务层面的问题了。
其实,习总书记是站在更高的国家治理的层面来看。今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明确提出以下一些基本判断与基本要求。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只有提高防范能力,着力化解重大风险,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大局稳定。
二是“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习总书记清晰地梳理出的七大风险中排在前两位的是政治和意识形态风险,而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阵地”、“抓手”一定是媒体。
三是“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中美贸易战可以理解为“灰犀牛”,但其实它更像一只“黑天鹅”。
习总书记的“1.21”讲话既是对现在中国-世界格局的判断,也给媒体融合定了基本调子,即站在防范七大风险之中的政治风险和意识形态风险的高度去看媒体融合。
1月25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讲话不长,但干货满满,言辞恳切。讲话中提到了“陈胜吴广”的案例。陈胜、吴广起义时让人在帛上用朱砂写了“陈胜王”3个字塞到鱼肚子里,还让人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朱砂和帛,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广电、手机、报纸,就是媒体。“陈胜王”这三个字就是信息,就是手机上的信息、广电的节目、报纸的版面。人学狐狸叫也是媒体,“大楚兴,陈胜王”六个字又是信息。古人也懂得运用当时的新闻载体,发挥舆论的力量。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这个典故,寓意非常深刻。
习总书记在不到四千字的讲话里,出现了四次类似的表述——“我多次强调”“我多次说过”……这更像是严肃的再提醒和恳切的再要求。
第一句话是,“我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强化互联网的思维,善于学习和运用互联网”。现在相当多的干部,脚在信息时代,身子在工业时代,脑子却还在农业时代,所以他们适应不了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所以习总书记强调“各级各类干部都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这是习总书记第一个要求,是对干部提出的,特别明确指出与媒体打交道能力是治国理政能力的一部分。
第二句话是,“我多次说过,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这句话已经把党的长期执政跟互联网紧密地放到了一起,而且是因果关系。互联网应用服务商经过多年积累,已经沉淀了海量的数据,如大家干了什么、买了什么、去了哪,跟什么人在打交道,转发了什么、点赞了什么、吐槽了什么、看了什么……等等。除了这些用户数据,还有海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变迁的数据。但是,相比而言,传统媒体并不知道自己的每一个用户是什么样。
第三句话是,“我多次说过,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这句话是指向用户的。对象已经变了,还不跟着对象去转移主阵地,老百姓不听、不看你的东西,你的传播有效果吗?
第四句话是,“我多次说过,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现在还要加一条,用得好是真本事。”习总书记在“2·19”讲话以及去年“8·21”的宣传思想讲话上说了前两项,即“正能量”和“管得住”。实话说这两项现在基本都能做到,现在又加上了一条“用得好才是真本事”。用不好就谈不上效果,不能搞“高级黑、低级红”的东西。
习总书记的这四次强调,聚焦点恰恰就是媒体融合要关注的四个关键问题。第一个强调指向干部。谁来做媒体融合?各位局长、台长、总经理的思想不换,这个媒体融合做的可能就是个半拉子。各地省、市、县领导更应该支持媒体融合。第二个强调指向手段。用什么手段做媒体融合?一定是用互联网。第三个强调指向对象。用户在哪里?怎么用互联网思维把用户的流量再重新导回到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上?我们没有自主平台,只好用第三方,而永远用第三方,资源就永远不在你手里。流量、用户都不在你的手里,治理从何谈起?第四个强调指向效果。媒体融合的今天,衡量传播效果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不是单纯追求用户数量的多,这是Web1.0时代的标准,Web2.0时代的标准是追求用户黏性,追求内容与平台的长尾效应,追求生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10月9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讲过,“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为什么说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引导,一个是服务?引导是自上而下的,而服务则是自下而上的,是双向的、互动的、协同的。
要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媒体融合之后的平台是个非常重要的“抓手”。习总书记已经把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上升到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1·25”讲话里的这句话其实是这种认识高度和要求的集中体现。如果各级领导,特别是省市县以及局长、台长和总经理们都将媒体融合看作是媒体的事,等于是没有站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以及政治与意识形态安全重要性上看此事。必须把习总书记提出的三大块资源配置上去,把融媒体平台打造成为综合优势平台。
第一是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比如现在的文明实践中心,要聚合思想公共资源、文化公共资源,又要聚合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社会公共资源。
第二是社会治理大数据。这个范畴的数据涉及面非常广泛,要把各个委办局信息都打通。政务信息要集成到媒体融合平台,这是中央的要求。
第三是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通过上情下达将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通过下情上达将用户以及社会运行情况传达给决策者,这种信息互动通道的畅通、用户数据以及社会运行数据沉淀,在网络社会极端重要。这正是习总书记要求媒体融合平台发挥的综合优势。
(于秀娟、周艺根据讲座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