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广播产业发展年度报告

作者:胡正荣 李继东 黄炜

第一节 2007年广播产业发展概况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关部门对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广播机构基本没有多大变化,总收入在稳步增长。

截至到2006年年底,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67座、广播电视台1935座;有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44620座;微波线路10万公里,微波站2749座;卫星收转站202万座;使用10颗卫星53个转发器传输、199套广播节目;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5.03%和96.24%。收音机拥有量分别达5亿台。

2006年全国开办的广播节目分别为2442套,播出的广播节目1078万小时;全国有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机构2070家。

2006年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99亿元,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12.49%,占总收入的47.95%广播广告收入5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从收入结构上看,电视的总收入仍然占大部分,广告收入在收入构成上还是居于主导地位,不过广播广告的增长率却高于电视,而付费数字电视的收入增长率也很高(见图1.1)。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为527.42亿元,实际创收收入为482.78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8.69%,其中,广告收入为277.72亿元,同比增长了15.87%;从地区分布上来看,地区差异仍比较大,东部地区241.5亿元、占50.03%,中央级为77.5亿元、占实际创收总额的16.05%,中部地区99.64亿元、占20.64%,西部地区64.1亿元、占13.28 (见图1.2)

1.1 2006年广播电视产业总收入和比例(单位:% 1.2 2007年上半年全国广播电视实际收入地区分布(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计划财务司的统计数据绘制而成

第二节 行业政策分析

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广播业在节目制作、资本运营、市场运作、人事安排等方面的政策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和调整。2007年有关广播业的政策法规和政令主要围绕建构广播公共服务、规范市场行为、人事机制等方面:

2.1 “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村村通广播电视”被列入2006年国务院工作要点,成为“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2007年伊始,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印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17号),明确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税收工作,决定从200711月起,对经营有线电视网络的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单位等从农村居民用户取得的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和安装费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等。这无疑有利于“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建构和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进而实现广播电视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2 2006年以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先后召开5次相关会议,制定和下发了10多项规定,把抵制低俗之风工作视为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重要内容,组织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全面开展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2007730,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发布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广播电视机构严格把握导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严格依法播放广告,坚决纠正违规行为:凡属虚假违法、内容不良、格调低下的医疗、药品、性保健品广告和各类性暗示广告一律不得播出。要采取切实措施,坚决纠正播放影视剧时违规超时、超次插播广告,违规播放游动字幕广告、挂角广告及不良短信和声讯服务广告,转播节目时违规遮盖、覆盖和替换他台的广告等突出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广播节目和广告泛低俗化,规范了广播市场一些不良行为。

2.3 2007年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台等对人事机制进行了改革,国际台提出了干部任期制、首席制和“四个一批”等7项措施,促进人事管理的科学化。中央电台也在用工制度、岗位设置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第三节 广播业的节目与听众市场

3.1新闻、天气预报、音乐和交通节目高据收听榜首,频率专业化程度在深化

有关统计表明广播受众最喜欢的节目是新闻(收听国内新闻的份额为55%、国际新闻39)、天气预报(40)、音乐(国内流行音乐32%、港台流行音乐23%、欧美音乐流行音乐6%、古典音乐5%)、交通信息(22%)(图3.1)。可见随着媒介间竞争的加剧,广播诉诸于听觉的特质更为突出,新闻、音乐、天气和交通等及时实用信息是广播与电视等其他媒介相比较的优势所在。同频率的专业化程度在提高,适合驾车一族和移动通信用户的节目收听率在不断增加。2006年新闻、音乐和交通仍然在全国各类型频率中居于前列,分别占25.4%30.6%21.6%(见图3.2),而且这三类频率在全国29个重点城市中市场份额排名中也是排在前列的,交通频率、新闻综合频率都有10个城市是排名第一的,音乐频率排名第一的有3个。同时经济频率、都市生活频率、旅游、外语等专业化频率也表现不俗,29个城市的368个专业频率中除音乐占15.76%58)、交通占14.13%(52)、新闻13.59%(50)之外,其他专业频道占到56.52%,其中经济频率和都市生活频率都在2个城市收听率排名第一(见表3.1

(图3.1 国内听众最喜欢收听的主要节目类型 单位%)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05年基础数据研究)

新闻

,

25.4

音乐

,

30.6

交通

,

21.6

文艺

戏曲

,

娱乐

7.8

经济

,

6.9

生活

,

5.2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