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超越:中国传播学研究十年历程回顾

kewgar1129.jpg

胡正荣、姬德强 中国传媒大学

古语有云:”十年磨一剑”,意指历经多年的刻苦磨练而终成利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变化显著,成果非凡,但是否已阶段性地成为”利器”可以来解释、描述、分析和参与中国与世界的传播现实,还需要理论界和社会大众加以冷静、全面而历史地评判。

本文仅作一种简要的历史学分析:在描述和比较十年发展主要脉络的同时,对传播学研究进行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个层面的反思和考察,力图在批判地审视过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未来中国传播学研究理论想象和制度化建设等方面的预期。

英国哲学家柯林伍德曾提出,”历史学家不仅是重演过去的思想,而且是在他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重演了它。”[1]关于这一基本的认识论和价值论预设,作为本文作者我们非常清楚,因此,以下的梳理和分析并不讳言我们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历史多样性、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文化背景,以及各种知识传统和知识分子角色的批判性反思。而这种反思的目的,则是在更长远的历史时期内,使得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超越诸多的认知窠臼和理论局限,对历史和现实表现出更多的责任感。 继续阅读

高校传媒教育:形势、困境及思路

【内容摘要】高校传媒教育面临着我国文化事业、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时机以及传媒业媒介融合的趋势,但同时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从传媒院校内部建设的定位、学科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以及外部环境的标准制定、专业评估、政策和经费支持等方面提出了走出困境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传媒教育 媒介融合 形势 困境 思路

【作者简介】胡正荣 男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副校长 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媒介研究等;李巧针,女,教育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传媒高等教育

继续阅读

China’s Rise and Global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

Hu Zhengrong, Ji Deqiang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will observe the latest movement launch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in 2009. The movement is aiming to build up Chinese glob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improve China’s national image, play more influential soft power over the world.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nvested into the infrastructure and related plans. But it still meets som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which have been hindering China’s rise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Internally, the current regulatory structure of Chinese government, the potential conflicts among various interest groups backed by different powers, the government-led strategies behind the project and so forth have been obstacles for the movement to be efficient to produce the possible outcomes the policy-makers hope to have. Externally, the ideological contradictions between dominant western media world have exerted more clashing impacts on China’s possible trial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The values as a base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of China are still unstable and unclear.

Keywords: global communication, China’s rise, “going-out” plan, soft power

继续阅读

2011年国外新闻学传播学年度报告

课题组成员:胡正荣、张龙、龚伟亮、张焕萍、冯琰、赵乐平

感谢李汶羲、王乃竹、刘乃嘉、佟婧旸、苏全泽、程幡协助查阅资料

本文对国外新闻学与传播学在2010年度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梳理与趋势展望。其中,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外学术界比较权威的期刊和全球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多家领航机构–国际传播学会(ICA)、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EJMC)以及美国传播学会(NCA)等学术年会的发表论文都是我们关注和分析的研究样本。

在收集上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2010年本学科理论焦点与方法、学术机构与交流、队伍建设与教育培养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回顾。我们欣喜地发现全球性的、交融性的、社会性的和公共取向的研究视野的新崛起。综合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全球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弱势地位正得到扭转,其独特性也在日益凸显。

具体到2010年新闻传播各分支学科的主要学术成果和理论创新的整理,从中提炼出九个热点领域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传播与法制、传播与科技、全球传播与社会变迁、大众传播、媒介与权力、政治传播、流行传播、跨文化传播、视觉传播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到了政治传播正以深度介入和全盘审视的新面貌影响着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格局。

最后,通过分析世界各主要新闻传播年会议程和主要出版机构的相关出版计划,对2011年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主要热点议题进行了展望。

继续阅读

胡正荣教授主编《外国电视名牌栏目》、《中国电视名牌栏目》、《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出版发行

日前,由胡正荣教授主编的《外国电视名牌栏目》、《中国电视名牌栏目》、《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陆续出版发行。其中《外国电视名牌栏目》、《中国电视名牌栏目》为国家国电总局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外国电视名牌栏目》(胡正荣、朱虹主编)是胡正荣教授继《世界电视前沿》之后又一本对当今世界各国电视节目前沿研究的著作。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全球电视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全球电视节目类型创新,最新的节目频道编排规律与策略,流行的电视节目模式等全面分析;第二部分选择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日本、韩国等8个国家的63个经典、成功、名牌栏目进行个案研究,对每个栏目从基本信息、栏目简介、节目样式、风格特色、运作方式等方面展开剖析。

主要内容如下: 继续阅读

The Issues and Challengers Facing Tri-network Convergence:in the Chinese Media Landscape

by Hu Zhengrong HONG Li

Abstract: On July 1st, 2010, 12 cities and regions were finally selec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fter several rounds of debates and delays to take part in the country’s three-network convergence trials.[1]The planned network convergence project will enable telecoms and broadcasting companies to deliver IPTV, mobile TV, telephone and Internet services over a unified network. This state-level push is seen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breakthrough of barriers between industry-specific regulators. The intention to avoid overlapped investments, to innovate the media industry and provide cheaper service to customers is more than possible, but the difficulties facing the two most vibrant competitors in China-telecom player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Ministry of Industri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IT) and broadcasters under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SARFT) are mounting. The fact that China has the world’s largest number of network users (Internet 384milion, Mobile line 747 million, Fixed line 313million and Cable TV 174 million)[2] makes it the an attractive media market for industry players, all aiming for their piece of the action.. This paper aims to give a general account of the background of three-network convergence in China, the current advances pushed by the authorities and industry at different levels, as well as the implicit policy approaches for the near future. 继续阅读

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媒体所有权变化及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

胡正荣 柯妍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现在和未来媒介生存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削弱了传统媒介市场的边界和壁垒,媒介市场不及在地理概念上,也在产品类别上得到了拓展,”技术的集成使不同种类的媒体、传播产品和市场划分变得模糊[1]。”审视国内市场,以”三网融合”为核心的媒介融合进程中,形成了以内容–平台–传输–屏幕[2]–消费者,再加上设备提供商为上下游产业链的6大价值创造环节。传统意义上的媒介内容提供商由于转变为融合意义上的跨媒介服务提供商,跨国资本已更多地出现在此产业链环节上。 2009年岁末,由凤凰网发展而来的凤凰新媒体新一轮股权融资完成,英属开曼群岛的晨兴创投、英特尔投资和贝塔斯曼集团共注资2500万美元,共取得凤凰新媒体股份的23.81%,凤凰新媒体的发展目标是”中国新媒体内容制作、整合、和跨平台传播的领军者[3]”。

凤凰新媒体的案例代表着在媒介融合下产业链的整合与价值再造,观察大媒介产业竞争格局变化的一个视角即是所有权视角。变迁和转型社会中,经济所有权变化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在此,我们主要关注和电视新媒体产业有关的所有权变化,及这种变化和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关联分析。

继续阅读

开放、联合:中国广播发展的必然选择——广播媒体奥运会报道的启示

胡正荣 李 舒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广播的表现多少有些令人尴尬:思想意识老化,节目信息量小、对社会生活介入少、流俗趋势严重,大量的时段和频率靠”点歌加电话”、”音乐加读报”甚至”坐堂问药”来充数,久而久之,广播电台的权威性、公信力、社会影响力都有所下降。尽管”2003广播发展年”和”2004产业化发展年”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广播市场的复苏,但来自CSM媒介研究在全国25个重点城市的收听率调查显示,2007年广播听众的人均日收听时间是89分钟,较2006年的97分钟有小幅下降。2006、2007年人均日收听时间在比2005年的69分钟有明显增长过后呈现徘徊态势,这说明上一轮广播改革措施能产生的效用已基本完毕,广播在互联网、电视、报刊和各种新兴媒体的层层包围下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继续阅读